雕塑其實又叫做雕刻,是集雕、刻、塑三種創制方法的總稱。是指用各種可塑材料、可刻的硬質材料,創造出具有一定空間的可視、可觸的藝術形象,借以反映社會生活、表達藝術家的審美感受、審美情感、審美理想的藝術。通過雕、刻減少可雕性物質材料,塑則通過堆增可塑物質性材料來達到藝術創造的目的。
雕塑的產生和發展與人類的生產活動緊密相關,同時又受到各個時代宗教、哲學等社會意識形態的直接影響。在人類還處于舊石器時代時,就出現了原始石雕、骨雕等。雕塑是一種相對永久性的藝術,傳統的觀念通過雕塑從視覺的空間形象來反映現實,因而被認為是最典型的造型藝術、靜態藝術和空間藝術。
★ 古代雕塑藝術
西方古代時期的雕塑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主要是為圖騰、魔法和宗教服務。在美洲,墨西哥的普勃洛州的特華坎河谷是偉大的中美洲文化的誕生地,而后在墨西哥灣地區出現了當時最先進的古典前期文化,即奧爾麥克文化。
★ 與宗教
西方把這一時期稱為中世紀時期(也叫中間時期),它所包括的范圍是從古典時期結束起,直到文藝復興之前。這一漫長的日子被基督教統治著,所以形成了基督教美術。這一時期的雕塑,摒棄了關于自然比例的種種古典法則,而去尋求一種更適合基督教題材的、形式多樣的、比例被拉長了的形象。這種用抽象法式來處理的雕塑,使作品每個部分都充滿了生機。這種形式的雕塑,反映了雕塑家力求把身體和靈魂結合在一起的愿望,而這種美術風格上的創新竟成為13世紀偉大的哥特式雕塑的先軀。
★ 古希臘雕塑
古希臘是公元前12 世紀―一公元前2 世紀希臘半島和散布在地中海中的~些島嶼上的奴隸制城邦國家的總稱。大大小小200 多個城邦國家,它們之間有頻繁的文化 、貿易交往,也有頻繁的戰爭,但當外族侵略時,它們會聯合抵抗。雅典和斯巴達是其中兩個最有影響的國家 。
★ 古羅馬雕塑
公元前146 年,羅馬征服了希臘本土,公元前30 年又占領了埃及,自此羅馬將原古希臘所統治的廣大地區全部納入羅馬帝國版圖。羅馬不僅獲得了古希臘的疆土,而且繼承并發揚了古希臘的藝術文化成果,成為西方藝術中心。
★ 西方文藝復興
意大利的文藝復興是一次著名的歷史運動,始于1401年,是文化藝術的一次再生。整個西方文化的知識面貌產生了具大的變化。它不僅恢復了古典時期古典美術的形式和題材中的關于人文主義文化的含義,同時強調以科學的態度觀察客觀事物,這種藝術作品突出地表現了藝術家對透視學和解剖學的深刻認識。個性的解放和世俗文化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兩大特點。這一時期產生了許多杰出的藝術家,其中多那太羅和米開朗基羅是雕塑的杰出代表。被稱為"文藝復興三杰"之一的米開朗基羅的藝術成就不僅僅表現在雕塑上,還深入到美術的各個領域。
★ 細數古代雕塑歷程
● 在原始社會末期,居住在黃河和長江流域的原始人,已經開始制作泥塑和陶塑了;
● 1975年,在陜西華縣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的墓葬中發掘出一件陶制鷹鼎;
● 在湖北屈家嶺文化、浙江河姆渡文化中,出土了一些手捏的只有數厘米大小的動物雕塑;
● 秦兵馬俑,秦俑的設計者為了再現2000年前的秦軍"奮擊百萬"氣吞山河的磅礴氣勢,他們不僅僅在于追求單個
陶俑的形體高大,而且是精心設計了一個由8000余件形體高大的俑群構成一組規模龐大的軍陣體系。
★ 論中西方雕塑區別
西方雕塑與中國雕塑的區別需要從幾方面來分析,首先,社會公眾對他們就有本質上的區別,在西方雕塑從業人員被稱為雕塑家,他們跟畫家,美術家被看著是同在一個群體,而在中國雕塑從業人員被稱為工匠,他們社會地位低下,只被稱為一般的普通從業人員,甚至是粗工。伴隨著西方雕塑的流入,這些雕塑從業人員才被認同。
其次從實踐層面來講,在近代,盡管中國雕塑工匠與西方雕塑家在創作形式上極為相似,但是兩者肩負的社會責任大相徑庭。在中國,雕塑人員仍然是傳統分工中的一員,其主要職責是為寺廟建筑塑像、為建筑雕刻石頭。一方面,他們沒有獨立創作的自由空間;另一方面,從表現對象、作品所處空間等方面來講,他們的作品缺少介入社會現實的能力。而在西方,在"工作室"自由創作的雕塑能借助作品表達自己對社會的觀察,作品力量絲毫不弱于同時代的畫家。接受各方定件、從中獲利的西方雕塑,其作品則可以進入各種現代社會的公共空間,比如廣場、街頭、公園,其作品自然會引起公眾關注。這也是西方雕塑與中國雕塑有何區別的另一個原因。